为什么有的产品能让人沉迷?| 咚宝鱼商业洞察

据统计,79%的智能手机用户会在早晨起床后的15分钟内翻看手机。人们每天平均要看将近150次手机,尤其是频繁查看诸如微信朋友圈,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。大家打开自己的手机,查看一下每天不同APP的使用时间就可以窥见一二了。

必须要承认:我们已经上瘾了。

面对手边的互联网产品,我们就算没有上瘾,也至少已经产生了依赖。我们迫不及待地查看微信,访问微博,抖音,小红书和B站,原本只打算看上几分钟,一个小时后却发现我们依然在浏览着,这种欲望有可能伴随了我们一整天,只不过很少被觉察到而已。

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界定,所谓习惯,就是一种“在情境暗示下产生的无意识行为”,是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就做出的举动。如今,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正在改变我们的一举一动,而这,正是产品设计者的初衷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了 。

凭借电子屏幕上的几行代码就能影响用户的习惯,控制用户的思维,这些公司是如何做到的?是什么因素让人们对这些产品欲罢不能?

让用户养成习惯,产生依赖性,其实是很多产品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。由于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东西层出不穷,企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用户心中的一席之地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,仅凭占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并不足以构成竞争优势。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强弱才是决定其经济价值的关键。

培养用户习惯的供公司并不依赖于各类花里胡哨的营销内容,而是将产品设计与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情感状态紧密相连。如果你百无聊赖第一时间想到了抖音,那说明习惯已经起作用了。一阵孤独感袭来,你还没来得及做出理性思考,就已经开始在微信上寻找情感慰藉。遇见一个难题,你还没顾得上开动思考,就开始在百度上搜索答案了。

为什么产品能影响人们的习惯?答案很简单,是产品造就了习惯。美国的Nir Eyal 和Ryan Hoover 经过多年研究和实战经验建立了一套“上瘾模型”—一个供各大公司开发习惯养成类产品的框架模型。通过这个让用户对产品欲罢不能的连续循环模型,公司无需花费巨额广告费用,也不必发动强大的营销攻势,就能使用户在不知不觉中依赖上你的产品,成为这一产品的忠实粉丝。

如上图所示,上瘾模型分为4个部分:

触发

触发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—就像是发动机里的火花塞。触发分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。让你产生习惯性依赖的那些产品往往是外部性触发最先发挥作用,例如网络连接,手机上APP图标等。

举个例子,假设住在上海的一位叫张丽丽的年轻女孩,碰巧在微博上看到了由云南大理一位当地农民拍摄的照片。照片里的景色很不错,而她又正好计划着和男朋友一起去大理旅行,在外部触发的召唤下,她点击了图片。由此,她进入了上瘾模型的循环,开始和内部触发—她当下的行为和情感状态—发生关系。

当人们不由自主地做出下一个举动时,新的习惯就会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一段时间后,张丽丽会逐步将微博当成她进行社交生活的一种方式。

行动

触发之后就是行动,也就是在对某种回报心怀期待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。张丽丽点击屏幕打开了这张图片,结果被链接到了一个叫小红书的内容分享网站。

上瘾模型的这个阶段,它吸收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,在于呈现产品是如何驱动特定的用户行为的。为了提高人们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,产品设计者充分利用了人类行为的两个基本动机:一是该行动简易便捷,二是行为主体有这个主观意愿。

一旦张丽丽完成了点击这个简单的动作,那接下来看到的内容会让她眼花缭乱。

多变的酬赏

上瘾模型和普通反馈回路之间的区别在于,它可以激发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强烈渴望。我们身边的反馈回路并不少见,但是可以预见到结果的反馈回路无助于催生人们的内心渴望。你打开冰箱门,里面的灯就会亮,这个结果在你预料之中,所以你不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开门这个动作。假如给这个结果添加一些变量,比如说,每次打开冰箱门,你眼前都会冒出一些新鲜礼物,那说明,你的渴望被点燃了。

给产品“安装”多变的酬赏,是公司用来吸引用户的一个制胜法宝。科学研究表明,人们在期待奖励时,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量会急剧上升。奖励的变数越大,大脑分泌的这一神经介质就越丰富,人会因此进入一种专注状态,大脑中负责理性和判断力的部分被抑制,而负责欲望的部分被激活。老虎机和彩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
张丽丽进入小红书后,不仅看到了她想看的图片,还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。那里既有她心里向往的东西—大理美景,还有让她挪不开眼睛的其他用户分享的精美旅拍照片。她的大脑兴奋度会因为意外的酬赏而不断上升。她在小红书上停留的时间会越来越长,因为她期待发现更多惊喜。

投入

这是上瘾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,也是需要用户有所投入的一个阶段。这个阶段有助于提高用户以后再次进入上瘾循环的概率。当用户为某个产品提供他们的个人数据和社会资本,付出他们的时间,精力和金钱时,投入就产生了。

但投入并不意味着让用户舍得花钱,而是指用户的行为能提升后续服务质量。添加关注,列入收藏,壮大虚拟资产,了解新的产品功能,凡此种种,都是用户提升产品体验而付出的投入。这些投入会对上瘾模型的前三个阶段产生影响,触发会更易形成,行动会更容易发生,而酬赏也会更加诱人。

张丽丽乐此不疲地在小红书上浏览丰富资源的同时,会把那些赏心悦目的内容收藏起来。她关注的网站数据也会被记录下来,很快,这些网站就会成为她浏览,关注和跟踪的对象,她会为此投入,这份投入反过来又会强化她和网站之间的联系,促使她下次打开手机时注定会再次登录这些网站。

正在发生的巨变

习惯养成技术已然存在,并且正在被用来塑造人们的生活。如今,人们可以借助手机,平板电脑等各类设备来接入互联网,这为企业操纵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

企业快速采集和整理用户信息能力的提高,以及与用户之间连接的不断增强,使我们即将步入一个一切皆有可能塑造人们习惯的新时代。就像硅谷著名投资家格雷厄姆所说:“除非造就这些产品技术进步的形式受制于法律,而不是技术进步本身,否则在未来40年里,人们对产品的依赖程度将远远超越过去。”

虽然,习惯养成类产品确实可能因为滥用而给人民生活来带负面影响,让我们陷入痴迷。但也会为人们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前所未有的先机。如果能合理利用技术,培养能改善彼此关系,使我们更具智慧,提高生产力的健康行为习惯,我们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好。